一、北京市东城区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
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组织“雷锋志愿者”广泛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。
一是组建垃圾分类工作专班,充分发挥党员的牵头作用,号召在职党员成为垃圾分类宣传员、监督员,完善日检查调度、周例会等工作机制,把辖区8个社区划分为27个矩阵,进一步细化工作。
二是依托党员“双报到”行动,每月组织“垃圾分类我先行”行动,对垃圾桶、拉环等设施进行清洁。邀请退休老党员做好普法监督,发挥“熟人效应”,义务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指导街坊邻居养成源头分类的好习惯。
三是注重激发“雷锋志愿者”的“滚雪球”效应,加强社会动员,充分调动社区及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,打造“雷锋桶站”,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“雷锋物业”挂牌的关键指标,建立“红黑榜”制度,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落实责任。
四是从8个社区各选派了1~2名优秀“雷锋志愿者”,组建街道垃圾分类“直播天团”。固定在每周三下午,通过抖音平台进行垃圾分类直播活动,让垃圾分类知识通过网络走进辖区学校、沿街商户和居民家中。设置直播互动点,通过第一视角展示分类投放现场及成效,累计观看数量超2000人次,宣传效果显著。
二、四川、山西等地开展“垃圾分类进公园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
“可回收物丢蓝色垃圾桶,有害垃圾丢红色垃圾桶……”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公园,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,志愿者们创作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,通过播报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并提前准备了宣传资料和小礼品,为公园内的游客详细讲解垃圾分类方法。
每周,山西省临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都会组织志愿者在市区各大公园开展“垃圾分类+徒步捡拾”志愿服务活动,捡拾垃圾,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号召市民践行绿色生活。
广东省潮州市在凤城公园和滨江长廊组织开展“垃圾分类我参与 绿色捡跑动起来”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志愿活动。志愿者们手持垃圾分类宣传小旗子,沿着规划的路线一路奔跑前行,向群众传递垃圾分类的理念,带动市民将隐藏在草地、角落的垃圾一一捡起,准确分类并投进相应的垃圾桶中。
三、杭州市让老旧小区迈向垃圾分类时尚前沿
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河畔新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,目前有9个垃圾集中投放点。早晚两个时段,各个垃圾集中投放点均配有一名志愿者,提醒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。此外,小区20多名党员自发成为垃圾分类工作“代言人”,发动家人、邻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,对小区80多家商铺开展上门宣传活动,现场指导商户落实垃圾分类。
四、南京市党员“认领”垃圾分类亭房成效初显
江苏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开展党员“认领”亭房的创新举措试点。社区为每个亭房配置一名党员和一名督导员,建立双向认领的工作协调机制。全面推行“认领”亭房的党员承担起“宣讲员”“监督员”“引导员”的“三员”责任,履行“督促桶边督导员在岗履职尽责、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、积极与物业服务企业沟通协调、共商共谋”三项职责,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,让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入脑入心。该模式实施以来,垃圾分类亭房比以前干净了,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有所提升,投诉明显减少。
五、泉州市打造垃圾分类“党建+”社区邻里中心
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把垃圾分类纳入“党建+”社区邻里中心组成部分,联合打造16个星级垃圾分类“党建+”邻里中心,推动垃圾分类星级社区建设,有效带动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。